保姆这个职业随着经济的发展,越来越成为了当今社会中越来越重要的职业,9月1日,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,研究部署发展家庭服务业的政策措施。这次会上,将家庭服务业作用定位到“增加就业、改善民生、扩大内需、调整产业结构”的高度。
下一步,国家拟大力推进家庭服务业的市场化、产业化、社会化,发展惠及城乡居民多种形式的家庭服务体系。 而为着这个方向,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秘书长汤敏等专家已呼吁了多年。专家指出,下一步一方面要完善家庭服务业的相关扶持引导政策:另一方面,需要对这个处于发展初期的产业予以政策法规规范。
保姆紧俏待规范
家庭服务业的产业需求是巨大的。国际劳工组织和全国妇联联合提供的数据显示,中国目前约有2000万名家政工和60万个家政服务机构,从业人数居世界首位。“即便如此,家庭服务人员仍然供不应求。中国家庭服务业协会统计过,人数缺口在1000万以上。”8月底,在清华大学“农二代”学术研讨会上,与会的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劳动关系系主任乔健指出。
对此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博士后郭宇宽也深有感触。作为一个4岁孩子的父亲,他很清楚保姆市场需求的旺盛,“有时候要费劲周折,才能找到一个合适的保姆。人找好后,大家还都很小心,'求着’保姆”。
而显然,不只是保姆,随着老龄化进程加快以及家务劳动社会化的推进,围绕家庭的照料服务种类只会越来越多,对服务人员的需求数量也将不断攀升。
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丁守海副教授最近做过研究,他预计,目前全国将有近5000万个城镇家庭需要各类家政服务。
这种需求,放到国家推动服务业发展、促进产业转型的大背景上,颇为可观。到目前,尽管国家已经在服务业的多个层面向社会放开,但比较而言,对家庭服务业开放的力度更大。
在看到潜力的同时,家庭服务业自身的问题也不容忽视。
“这个产业门槛太低,也因此良莠不齐。比如说保姆行业,常常是河北农村妇女前脚进京,后脚租个房,安部电话,就能开展业务。”在清华召开的上述研讨会上,有专家直言。
较低的门槛一方面使服务质量大打折扣,从而可能损害到服务对象权益:另一方面,由于管理不规范,缺乏对家政从业人员权益的保护。
曾经上书建议国务院加快家庭服务业发展的经济学家汤敏,详解了家庭服务业存在的四大问题。
其一是培训不足,他发现,经过正规培训的家政员,即使在北京、上海也不足两成。
其二是缺乏有效的风险规避机制。汤敏的解释是,家政服务员通常24小时在家庭中工作与生活,有可能出现煤气、电器、火灾、高空坠落等意外事故:同时雇主也有财产丢失、人员意外伤害等风险,而目前市场上又十分缺乏保障二者权益的保险产品。
其三是对家政公司缺乏规范管理,整体行业竞争环境很差,违法成本低,守法成本高,形成“劣币驱良币”的局面。
此外,汤认为,政府介入不够也是一大遗憾,“这一上千万人就业的大行业,基本上处于无人规范与管理的状态。”
如果你想成为一名专业的保姆,我们这个门槛会让是您放心的开始,详情可在线咨询我们的工作人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