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们习惯性地称这样一群人为“保姆”,但在家政公司里他们有着更时髦的称呼:“现在我们都称为员工。员工和客户,说着也好听。其实雇主和家政工,本来就是平等的交换关系,只是人们传统观念里,还觉得这活‘低人一等’。”吉祥村一家家政公司的老总说。
记者晚饭时去某家政公司时,已经有几个人吃完饭回来看情况,记者一出现就被当成了雇主,她们一拥凑上来。这时有客户来打听:有没有肯干1500元一个月照顾家有老人的,哪怕做活少点。听到这开价,一位头次出来做家政的大姐嘟囔,“低于两千,门都没有,我宁可在这里等着。”“不为多挣点,谁不顾自己家跑出来伺候别人?”
有位雇主三个月换了10个保姆
没找到工作时,家政工聚集在中介公司互相熟起来的方式,就是数落自己遇到的不公正待遇。好事达家政的王总说,家里有老人的,相比只有年轻人的家庭难说话,容易产生矛盾。“一朝被蛇咬,十年不信人。”刘老板说,其实这种不信任,双方都有责任。
“找个放心的人太不容易了。”有雇主感慨。一位3个月换了10个住家保姆的雇主刘先生说:“得时刻紧盯着,一不注意就偷懒,或者用起东西来大手大脚。”家政公司收了他800元的服务费,这一年,他随时有要求,随时可以换人。而在刘先生看来,中介给他推荐人时根本不挑选,有就送来。他认为服务好的人,却只待了一个多月就走了,他觉得,这一定是中介用更高收入把她“挖”去别家做,这样就可以多收一份服务费。
记者向一位家政公司老板说到雇主的这种想法,她大呼冤枉:“要是换上两三次人,我们就亏本了。”
一方面雇主抱怨保姆,各种滑头偷懒;另一方面,保姆又聚在一起数落那些“奇葩”雇主,有的脾气大,有的瞧不起人,有的活太累,有的太吝啬,还有的嫌保姆吃得多……
双方在这样的刻板印象和“警惕”中,总觉得寻找不上最对眼的合作方,不断地换人,同时,这样的不稳定性和高流动性,也在消解着这个职业的美誉度。
对此,长沙中泰家政公司负责人林玲介绍说;首先要从保姆自身的素质抓起,我们家政公司也是有义务和责任把好关,另外雇主也要从心里尊重我们的工作人员,双方理解,多沟通配合,在一个平等的关系平台上才能共同把事情做好,这才是我们想要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