核心提示:台湾婴幼儿过敏盛行率逐年攀升,平均每3名新生儿,就有1人过敏。一项最新调查指出,有高达8成的新生儿父母,对于过敏预防及营养照护上,普遍存有3大迷思,甚至有逾9成家长,会担心宝宝过敏,显示提供正确防敏观念,已是刻不容缓的工作。
根据台湾儿童过敏气喘免疫及风湿病医学会最新调查资料显示,在预防宝宝过敏的营养摄取上,从怀孕期、哺乳期、配方奶、到副食品,高达8成的家长有3大迷思。
迷思1:怀孕期、哺乳期,能否吃易致敏食物?
解读:无论孕期或哺乳期,妈妈饮食首重营养均衡,应确保达到自己与宝宝的营养需求,除非妈妈本身对特定食物会过敏,否则不建议特别限制。
迷思2:预防宝宝过敏,辅食应6个月后才添加吗?
解读:宝宝延后添加辅食,并不会降低过敏的风险。安全添加副食品的方式,是以循序渐进的方式,1次只添加1种新的食物,慢慢确认宝宝无过敏反应后,间隔3到7天才能添加另外1项新的食物。
迷思3:想用部分水解蛋白配方来预防宝宝过敏,但担心营养价值低?
解读:可以让宝宝喝部分水解蛋白配方,很多临床实证显示,部分水解蛋白配方透过水解技术,把大分子的牛奶蛋白切割成小分子,不像一般配方奶中的大分子蛋白质进到肠道后,很容易被视作过敏原,而诱发过敏反应。
台湾儿童过敏气喘免疫及风湿病医学会理事长、长庚医院儿童过敏气喘风湿科主任叶国伟医师指出,台湾气候环境湿热,容易导致过敏原的产生,若宝宝本身又是过敏体质,就应提高警觉,例如居家生活中,宝宝如果经常鼻塞、打喷涕、出现湿疹,且不容易治愈时,就要考虑是过敏体质的可能。
减少过敏原怀孕期就要注意
一般而言,刚生下来的婴儿,较多的过敏症状是湿疹和奶癣,0至2岁多表现为食物过敏,1至3岁则皮肤过敏多发,3至5岁则为吸入性过敏,5岁左右患上鼻炎就很有可能会引发哮喘。
基本上,要预防或治疗过敏疾病的最主要条件,便是减少过敏原的暴露机会,且应于怀孕期开始执行。如有过敏体质的家族,要预防过敏儿的产生,妈妈怀孕的第4个月起,尽量避免摄食容易引发过敏的食物,才能减少胎儿过敏的机率。
医师小叮咛:事实上,做好过敏预防应里外兼顾,正确的饮食摄取、环境清洁两者并进,由内而外打好健康基础,才能正确预防过敏。